党风廉洁建设

爱廉说丨骆秉章(清):清正勤明待贤俊

日期:2025-04-08 来源:廉洁广州 阅读量:-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自己不受陋规,收放皆照例办理,即相好亦不徇情,如此而已,然必认真稽查,方能杜弊。这是晚清廉臣骆秉章的一句名言。骆秉章一生清廉,被誉为晚清第一清官,和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清代廉臣——骆秉章的清廉故事。

爱廉说丨骆秉章 清 清正勤明待贤俊

  骆秉章(1793~1867年),原名俊,后改名秉章,字龠门,号儒斋,清广东广州府花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被选充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掌撰记。

  道光二十年(1840年),骆秉章任四川道监察御史,负责稽查户部银库。一次,同乡李某来到他的寓所,问骆秉章是否接受到任礼。如果接受,他将立刻送到任礼七千金,另外每年三节(端午、中秋、岁首)再各孝敬七千金。此番孝敬当然希望骆御史能够关照他的银号,日后办事方便。骆秉章拒绝接受,答道:“我在库每月止收饭食银三十八两,并将年中所得饭食银分一百两与车夫跟班,不准在库需索分文。”

  此时,户部恰巧在四川稽查地方银库。骆秉章多次到库房了解银库稽查情况。一日,库官们请骆秉章到库房议事:按惯例,捐项每一百两便多收四两,其中二两归库丁,稽查银库的御吏得二两,此为库官们一年辛苦工作的酬劳。骆秉章直问,此惯例上报朝廷否,如果没有,断不接受。

  稽查地方银库过程中,骆秉章严格执法,要求库丁们一定要严格称量,不准压秤,如果数量不足,须补足为止。一次,一位库官拿错砝码而使得捐项多出十余两银子,骆秉章将这个库官杖责四十大板,以示惩罚。如此严政,部分御史同僚及各银号库丁难以忍受,便合谋让骆秉章调离。这时,恰巧有一京畿道的官职空缺。银号等五六人竟合力寻找人脉,到副宪帅府求见其公子,请求他找他的父亲保送骆秉章去担任京畿道。

  银号库丁:公子,这骆秉章在此犹如拦路虎,坏我们的大好“钱”程,如果公子能说服家父保送骆秉章去担任京畿道,我们定会重谢。

  公子:汝等要如何重谢呀?

  银号库丁:如果此事能成,我们承诺,一千两给公子,六千两给副宪帅作为报酬。如何?

  公子: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你们的这些钱两可都不是善财,本公子也不稀罕这些个钱财。勿要再说啦,送客!

  副宪帅的公子把他们都赶出去,并上报给总宪(即都察院左御史)。总宪得知此事,说道:“别位可送,这位骆都老爷断不能送。若送他,是中小人之计。”银号库丁为调离骆秉章出七千两贿官的事情就此传了出去。后穆彰阿见到骆秉章说,“尔今年查库,办得甚好”,“尔查库真是超前绝后,我必奏留尔再查三年,于库项大有益”。

  由于骆秉章办事认真,不徇私情,使得那些惯于舞弊的库官、库丁怀恨不已,千方百计想将他排挤出银库,加上积年的陋规陈习,使得银库亏短的问题并没有因骆秉章的清正廉明而得到解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道光帝谕令调查户部银库,竟发现户部银库亏短白银九百万两。骆秉章因“失察”之罪而被牵连降职。不久,朝廷在全面了解事情真相后,知骆秉章清正廉洁,于是又任命他为五品右庶子。

道光三十年(1850年),骆秉章擢任湖南巡抚,又因故被革职留用。咸丰三年(1853年),骆秉章再署湖南巡抚。

任职湖南巡抚期间,骆秉章不拘一格、到处网罗人才。骆秉章深知,治军之道,莫过于求得一良将。

骆秉章先聘左宗棠、郭昆焘为僚宾,后又命王鑫统领湘军,命黄冕等人协办税政事务。一旦用人,骆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一旦选定人才,便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有关事务。

  骆秉章对中下层官吏的选拔也十分重视,遇见他认为有才华的人才,着力保举。夏廷樾、魁联、朱孙诒、塔布齐等文武官员,都是骆秉章一手提拔。时湖南知县黄淳熙,刚正不阿,廉明静俭,遭上级官员排挤,以疾病为由赋闲在家。骆秉章却认为黄淳熙是难得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强起之,乃复出。”屈巡抚之尊,亲自登门劝谕赋闲家中的知县出任,可见骆秉章对人才的重视。同时,骆秉章对那些办事不力、年迈昏懦的官员,却不留丝毫情面,先后被他革职的有新化、黔阳、桃源、嘉禾、龙阳、东安、巴陵、临武、宁乡等县知县,还有澧州知州、岳常澧道道员以及大批军官。骆秉章的爱才惜才,善任贤能,为湘军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在治理军队过程中,骆秉章非常重视军队粮饷的保障。骆秉章在督办湖南军务时,曾这样说道:“财不能丰,且日忧饥溃。主兵之臣以乏饷而号令难行,负戈之士以乏饷而壮气易馁。兵勇之应裁者,以欠饷而不能裁;事机之应变办者,以欠饷而不能办。”在骆秉章任湖南巡抚之初,湖南“岁人不及百万,在无事时,勉可支展”。由于当时兴办团练的经费有限,需各省自筹,因此湖南的军队粮饷十分紧张。面对这种情况,骆秉章在左宗棠协助下,及时在全省设立盐茶总局,征收战时畅旺的川盐、粤盐厘金,同时启用士绅在地方征收厘金、捐输、地丁漕粮等,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尽力消除中饱、偷漏、拖欠税款的习气。经过整顿改革后,湖南财政明显改善,大大缓解原本军饷不足的问题。

  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骆秉章因病逝世于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任上。朝廷赐以“公忠诚亮,清正勤明”,追赠太子太傅,赐谥号“文忠”,入祀贤良祠。

  骆秉章一生廉明,死后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姚永朴在其《旧闻随笔》中这样描述骆秉章去世时的情形:“公薨时室中止一布帐,簏存百金。询之司会计者,乃知廉俸所入,多以周穷困之人。”原来,骆府管理财务的人告知,由于骆秉章生前大多财物,都用来帮助周围苦难的人。所以,骆秉章去世时,家中只有一个布帐,百来两银子,两个破皮箱。最后,成都将军崇实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骆秉章的侄子才有能力扶柩回乡。

  骆秉章任职四川,清正有为,受到四川百姓拥戴。骆秉章去世后,四川百姓心怀悲痛,以各种形式对他进行纪念。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这样描述道:“骆公既薨,成都为之罢市。居民皆野哭巷祭,每家各悬白布于门前,或书挽联,以志哀思。”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14号

急诊:020-84190722

院办:020-84466730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