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洁建设

爱廉说丨詹天佑:廉洁奉公拓铁路

日期:2025-04-14 来源:廉洁广州 阅读量:-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至天佑生性钝拙,从事路工始终垂三十年,只知报国,从不敢殖产营私,平日训诫子弟,一仍以工学为目的。詹天佑是近代著名铁路专家。在主持京张铁路修建期间,躬行节俭,杜绝贪污贿赂,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顺利修成京张铁路,为我国第一条技术上完全靠自己修建的铁路。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詹天佑的清廉故事。

爱廉说丨詹天佑:廉洁奉公拓铁路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清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我国近代著名铁路专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祖籍安徽婺源(即今江西婺源),父辈经营茶叶生意。清代,由于广州一口通商,茶叶成为当时我国出口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意的方便,詹氏祖先便南移到广东广州府南海县,祖居今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

  詹天佑虽非家世显赫,然其家族中不乏忠良善勇,显示出良好的家风。据婺源县志记载,詹天佑家族中始祖詹初为东阳郡赞治,由于作风清廉、一心为民,被当时百姓誉为“青天”。

  同治十年(1871年),年仅10岁的詹天佑考取清政府官方所办的幼童出洋预备班。同治十一年(1872年)秋天,詹天佑作为近代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之一,从上海出发,前往遥远的美国留学。

  詹天佑赴美后,就读于美国的纽海文中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考入耶鲁大学,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尤其长于铁路工程。光绪七年(1881年)夏天,詹天佑获得耶鲁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人才。这一年,詹天佑学成归国,期待自己能够学有所用,用自己海外多年学习掌握的技术,为国内方兴未艾的仿行西方改革助力。

  詹天佑回国后,曾就职于福建船政学堂,后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力邀之下,于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到广东任广东博学馆(后改名广东水陆师学堂)洋文教习。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成立于天津。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公司总办伍廷芳聘詹天佑为工程师。詹天佑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自那以后,詹天佑从事我国早期铁路建设前后达三十多年,多次参与并主持大型铁路如京张铁路、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的修建工程。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詹天佑筚路蓝缕,成为我国早期铁路建设的重要开拓者。

  在詹天佑主持修建的多条铁路中,京张铁路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京张铁路是连接北京和北方重镇张家口的一条铁路干线,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这条全长不过200公里的铁路却因经过地势极其险要,而使得大家都为总工程师詹天佑捏了一把汗。面对如此艰难的工程,詹天佑唯有迎难而上、踏实苦干。首先,詹天佑设计出一个经八达岭、居庸关的施工路线,虽地势险峻,但可以大幅减少隧道的开凿长度。其次,面对八达岭一带高而陡的地势,詹天佑在青龙桥东沟设计出“人”字形爬坡路线,前后用两部大马力机车,适时通过“人”字交叉口调换方向,既推且拉,省力方便。每节车厢间采用詹天佑设计的自动挂钩(又名“詹天佑钩”),十几节车厢结合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安全不易脱落。最后,在开凿居庸关、八达岭两大花岗岩体隧道时,詹天佑长期待在工地上,与技术人员研究打通隧道的各种技术,终于解决定向、出水、塌方、通风等问题,将两条隧道分别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和五月连接贯通。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不凡之处,除了技术上的超越,更在于修筑成本的低廉。这离不开詹天佑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京张铁路为当时所修筑的几条重要铁路中费用最低的,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曾长期从事铁路建设的时人凌鸿勋回忆道,由于国力有限,当时中国铁路大多为借外款修筑,且由于技术上难以自己解决,以致很多高级工程人员聘用外籍人士,薪俸很高,还须聘用翻译。此外,一部分材料采购环节中间的回扣、包工过程中的各种陋规等等,都导致铁路修筑过程中多余费用的支出。詹天佑主持京张铁路修建时,尽用华人。

  詹天佑:对于其所任人员,提高其待遇,鼓舞其志气,而尤致意于风气之改造,革除陋习,使国家不致蒙受损失。

  尽用华人,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费用,提高国人修筑铁路的技术和能力,但资金难免困难。当京张铁路延伸修筑到绥远的时候,清政府因国库空虚,不得不发行“京绥铁路债券”,詹天佑自己积蓄不多,却率先购买。因此,1919年前的“京绥铁路债券”大多由国人自购。为了防止工程行业的各种陋规,詹天佑严格管理,杜绝中间环节可能的贪污和贿赂。在京张铁路施工中,詹天佑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自造的水泥和当地的石料建成了一些石桥以代替铁桥,使线路的成本大为降低。

  京张铁路深入内地,没有其他铁路修筑时交通运输那么方便,而且工程需要开山凿隧的地方较多,其施工艰巨程度远非其他铁路可比。然而,京张铁路最终所用费用却比其他铁路少。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京张铁路修成时,詹天佑上交工程结余款28.8万两,被邮传部褒奖为“廉洁自持”。凌鸿勋直言道:“倘京张铁路仍用借款兴筑,则建筑费可能增加一倍。”

  工作上廉洁奉公的詹天佑,在生活上也十分简朴。詹天佑经常因公出差到北京,但他拒绝住进酒店,总是住到中华工程师学会宿舍里。生活节俭、舍不得花钱的他在公益事业上却仗义疏财,出手大方。宣统三年(1911年),詹天佑得知祖籍家乡婺源芦坑遭到火灾,很多房屋损毁严重,就以不菲的资金在广东永隆公司购买一台新式救火的水龙车送给婺源芦坑。1914年和1915年,粤东地区两次发生水灾,詹天佑担任粤东水灾汉口救灾会会长,带头捐资,十分慷慨。

  京张铁路完成修建后,詹天佑回到广东,担任粤汉路总理兼总工程师,后又任汉粤川铁路的会办。由于詹天佑在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上的卓越成就,1913年,他被公举为中华工程师学会第一任会长。

  1919年2月,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召开,为维护我国路权,詹天佑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致电,详细叙述理由,反对国际共管中国铁路及向外国借款修路。同年2月末,詹天佑受命出席在哈尔滨召开的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议,任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技术部、军需运输部中国代表。会议上,经詹天佑力争,我国获得在中东铁路沿线派驻军警护路权。4月,詹天佑因劳累过度,心力交瘁,旧病复发,不得不中途离会就医。4月18日,詹天佑在儿子詹文琮的搀扶下,向当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汇报远东铁路会议情况,力陈中东铁路应由中国管理,以免路权外溢的主张。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终因病情严重,病逝于汉口仁济医院。临终前,詹天佑挣扎着用最后的力气,向儿子詹文琮口述,立下嘱咐呈给政府。遗嘱中,詹天佑放心不下并向政府建言的是这三件事:振奋发扬中华工程学会以求工学人才济济;力求收回中东铁路利权;以脚踏实地之策筹款以完成汉粤川铁路修筑,避免路权外溢。论及儿女,詹天佑只嘱咐均在美国学工的长子和次子“固穷继志,他日为国效忠”。千余字的遗嘱中,詹天佑并未交代个人及家庭私事,牵挂的却是当时国内方兴未艾的铁路修筑事业。

  詹天佑病逝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同声哀悼。正在召开的远东铁路会议停会为詹天佑致哀。国史馆为詹天佑立传,交通部在京绥铁路八达岭附近为詹天佑建立铜像,徐世昌撰纪念碑,碑文曰,“命则有终,名则不磨,勒词贞石,永镇山阿”。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14号

急诊:020-84190722

院办:020-84466730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