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洁建设

爱廉说丨廖仲恺:廉洁自持理财政

日期:2025-04-15 来源:廉洁广州 阅读量:-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为官不能爱钱,爱钱则民穷,民穷则国弱。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的一句名言。孙中山在广东建立政权后,廖仲恺曾先后五次担任军政府的主要财政官员,但他克己奉公、廉洁清贫,经手款项数以千万计,却家室清贫,生活十分节俭。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的清廉故事。

爱廉说丨廖仲恺:廉洁自持理财政

  廖仲恺(1877—1925年),祖籍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县)鸭仔埗乡。光绪三年(1877年)出生于美国三藩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留学,就读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毕业于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结识孙中山,并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11月到1913年8月,廖仲恺曾先后担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司长、军政府总参议和广东都督府财政司司长等职务。这时,广东刚刚光复,财政窘迫,急需筹集大量费用以保护新生的革命政权。时任财政司长李煜堂后来回忆道:“回思反正之初,吏役逃亡,席卷饱矣;管钥虚设,库空洗矣。殷富流离,商务凋弊,农工失业,盗贼繁滋。杼轴已空,税厘无着。加以民军抵省,累万盈千,饷需逼迫,急于星火。”为早日恢复广东财政以稳定广东政局,在征得广东都督同意后,廖仲恺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筹集军费:劝国民募捐、发行债券借饷、流通前清货币等。不到半年,广东军政府的军政开支基本能够维持。那时候,廖仲恺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多至十六七个小时。胡汉民回忆道:“仲恺常入都督府议事,至深夜而出。”

  1912年4月,胡汉民复任广东都督后,财政司司长李煜堂随即辞职返回香港。是年5月,廖仲恺接任财政司司长的职务。财政司积弊甚多,工作人员做事拖沓,迟到早退为普遍现象。廖仲恺一上任,便在财政司内建立每日签到制度。他每天九点准时把自己的名字签在本子上,司内其他工作人员便不好意思再迟到。廖仲恺常常到各科进行巡视,听取工作人员汇报工作,财政司上下级之间关系大大改善,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坚持任人唯贤、量才录用是廖仲恺用人的唯一准则,他从不为其亲戚朋友谋取任何职位。乾甫先生回忆这样两件小事道:一天,廖仲恺年幼时的一位教师来找他求一份差事。廖仲恺知道这位老师仅有抄写之能,财政完全不懂,于是嘱咐科长给他一份“三四十元之书记席位”。为找到真正的贤才,廖仲恺不遗余力、求贤若渴。一日,廖仲恺跟乾甫谈到想要找一名优秀的造币厂技师,乾甫向他推荐陈兆基、虞锡麟,说这两位曾在英国留学并专攻化学,一定可以胜任。廖仲恺立刻约见两人,谈话后觉得十分满意,后来两位分别被任命为造币厂厂长、技师。

  “二次革命”失败后,廖仲恺随孙中山逃亡日本东京。那时,廖仲恺和胡汉民同居一室,生活十分拮据。胡汉民后来回忆道:“海外人士看见我们那种亡命的生活,觉得很奇怪。他们晓得兄弟做过广东都督,尤其廖先生曾充一年的财政厅(司)长,都想我们一定很有钱。不意我们二人同居一处,只两个简陋的房间,会客、吃饭、睡觉都在里面,每月房租二十元,其他各项开支都很省。”

  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后,廖仲恺曾先后五次担任军政府的主要财政官员,堪称广东革命政权的核心人物。长期担任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财政重任的他,全权负责为革命筹款理财的重要工作,被时人称为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钱荷包”。廖仲恺善于理财,精细严密,一丝不苟。廖仲恺更严于理财,他制定的严格的财政纪律,让任何工作人员没有机会占公款为私财。他常说:“为官不能爱钱,爱钱则民穷,民穷则国弱。”廖仲恺在其财政司任上,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被人们交口称赞。一位在广东财政司长期任职的人员,这样说道,“供职财政十余年,所见长官不少,然无一能及廖之精勤廉洁者!署中无一私人,收受无一私财,精明细密,烛照无遗。”廖仲恺多年负责管理同盟会及革命政府的财务,每次卸任移交、结算的时候,“没有一笔不清楚的账目,没有一条无本人签字的收条和存款”。

  廖仲恺身居要职,经手款项数以千万计,却家室清贫,生活非常节俭,“与其他财政厅长之腰缠万贯者,相去天渊也”。一次,临近春节,管家楠伯为招待前来家中拜年的亲朋好友,便跟廖仲恺说要买些沙田柚回家。

  楠伯:老爷,春节将至,亲朋好友皆会前来拜年,是否该备些沙田柚以招待宾客?

  廖仲恺:楠伯,沙田柚虽好,但价格昂贵,我们需节俭度日,不可过于奢侈。

  何香凝:既然沙田柚贵,那便用柑橘代替吧,柑橘甜美可口,且价格更为亲民。

  楠伯:是,我这就去办。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各派势力明争暗斗。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于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时年44岁。廖案至今扑朔迷离,疑点重重。

  廖仲恺去世后,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和遗物。唯一的住所坐落在广州东山双百子路的双清楼,也是夫人何香凝用父亲去世后留下的遗产所建。谭延闿在祭奠廖仲恺的挽联中这样写道,“为党为国,竭尽忠勤,进德更堪钦,此日牺牲原自许;足食足兵,正同艰巨,过谈曾有约,故人魂梦尽频来。”乾甫先生这样总结廖仲恺道,“综其生平,可为吾人所钦敬模范者,为识见高远,宗旨确定,廉洁自持,努力奋斗,其精神魄力才略,中国罕见其比。”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14号

急诊:020-84190722

院办:020-84466730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