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洁建设

爱廉说 | 姚雨平:耿介清廉干革命

日期:2025-04-16 来源:南粤清风 阅读量:-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裁一个兵,即少担一分饷,亦即少借一分债。这是北伐先驱姚雨平的一句名言。姚雨平追随革命,矢志不渝;耿介清廉,乐善好施。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姚雨平的清廉故事。

​爱廉说 姚雨平 耿介清廉干革命

  姚雨平(1882—1974年),原名士云,字宇龙,号立人,广东平远人。

  姚雨平出生于广东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一个农民家庭。考中秀才后,姚雨平在家乡的一个私塾执教。这时的中国,社会动荡,新思潮迭起,喜欢阅读书报杂志的姚雨平受新思潮影响,决定弃文从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后又考入广州黄埔两广陆军中学,学习军事。

  求学期间,姚雨平逐渐产生革命思想,并于黄埔两广陆军中学(后改名为陆军速成学堂)暗中宣传革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姚雨平在谢良牧、张谷山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同盟会,结识朱执信、胡汉民等人,积极参与革命派的武装起义活动。宣统二年(1910年)和宣统三年(1911年),姚雨平先后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时,姚雨平任调度课课长,负责发动新、旧军及调集人员参加起义,并计划在起义中率一路敢死队进广州城。这次起义终因筹备不严,消息泄露而告失败。姚亦因此被捕,后被营救出狱,前往南洋各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黄花岗起义的失败,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的消息,让姚雨平悲愤难当,赋诗道:

卷土未忘东子弟,置身应拥汉旌旗。

元龙豪气今无恙,忍看龙蛇上陆时。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广东亦于1911年11月19日宣布独立。当时正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的姚雨平闻讯连忙赶回广州。当时的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为支持湖北革命军,拟组织北伐军北上,任姚雨平为北伐军总司令。北伐军于12月中旬由广州出发,经上海进入南京。1912年1月,姚雨平率粤军于江苏大败清军张勋部,迫使张勋所部军队败走山东。

  南北和议之后,粤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任总司令。后粤军改编为第四军,姚雨平任军长,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归南京留守黄兴节制。民国初建,国力尚弱,财政紧张,姚雨平遂有解散第四军之意。1912年5月,姚雨平发出“裁军节饷”倡议之通电。

  姚雨平:我意欲发一倡议,裁减军备,以节省粮饷,亦减轻百姓负担。

  幕僚:将军,裁军之事非同小可,若是裁减过多,恐有损我军战力,请姚将军深思呀……

  姚雨平:我意已决,裁一个兵,即少担一分粮饷,亦即少借一分债。

  五十多年后,姚雨平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自己当初的心路历程:“以功成身退为荣,而不知适足陷入窃国大盗袁世凯之计,使几许烈士和民众的头颅所换得的民国,几濒于危亡,于今回首往事,不自认为幼稚糊涂,不可得矣!”

  解散粤军之后,姚雨平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后被袁派往海外考察西洋军事政治,袁政府和广东军政府各发给姚雨平两万元旅费。

  1913年3月,传来噩耗,宋教仁被刺于上海火车站,此案直接导致孙中山和袁世凯决裂,孙中山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姚雨平将旅费全部用作革命费用,并积极筹划。“二次革命”终因革命派实力不敌袁世凯而失败,姚遂随孙中山前往日本。1917年,姚雨平又随孙中山于广州发动护法运动。护法运动因桂系军阀改变革命态度而没有成功。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职,姚被任命为总统府参议,后又担任大本营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姚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被任命为广东治河都督。1924年,姚雨平随孙中山北上,拟与北方军阀商谈南北统一和平建国之事。孰料,建国之事未果,身患重疾的孙中山不久却病逝于北京。姚悲痛无比,撰挽联道:

无力奠东隅,有负先生输肝胆。

伤心吊落日,谁为大地放光明?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国民政府参议,后一直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职务。在担任监察委员期间,姚雨平曾联合监察院另外二人弹劾宋子文向美国所办的“棉麦借款”,轰动一时。

  有一次,姚雨平回广东探亲。这时,正是陈济棠主政广东之际。听说姚雨平回乡探亲路经广州的消息,久闻姚雨平之清廉的陈济棠,特意前往拜访,并送去一笔费用作为路费和开销。姚雨平拒绝道:“多谢老兄美意,本人无功不敢受禄。”

  曾任姚雨平家乡广东平远县县长的秦庆钧以“耿介清廉”四字描述他印象中的姚雨平。秦庆钧回忆道,1944年姚雨平返乡探亲小住,对姚钦慕已久的秦庆钧前往大柘探望。让他倍感意外的是,姚雨平早就站在门外等候。“将军不似赳赳武夫,而像一个恂恂儒者。”秦庆钧这样形容他首次见到的姚将军。

  秦庆钧还记得,他刚履任平远县县长时,县里发放无须缴纳利息的仓谷,以备米荒。姚雨平在平远的家人也贷了三石,直到夏季收货后才还清。由此可见姚雨平家中之清寒。一日,秦庆钧往姚雨平家中做客,不料姚雨平将家中所有箱柜打开,请他过目检查。秦庆钧大为不解。姚雨平说:“我是监察委员,总是监察别人。今天你来查查我!”秦县长只得一一查看,箱内全是些粗糙简单的麻衣布裤,没有金银首饰。秦庆钧忍不住感叹:“姚雨平将军之廉洁,有口皆碑。”

  1948年,姚雨平离开南京携家眷赴香港寓居,住在香港九龙启德道的一个小旅社里面,因家中人口众多,生活困窘。当时,新界的粉岭有一养老院,名蓬瀛仙馆,需一次性缴纳港币三千元。姚雨平虽有意在此度过余生,却苦于囊中羞涩,拿不出这笔钱来。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第二年,姚雨平由香港回广州。后来,姚多次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1960年,姚雨平从老乡和亲人那里得知家乡粮食收成很低,家乡人民生活困难的情况,非常焦急。恰好这时,广东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姚雨平参加家乡平远县所在的兴梅地区的讨论组。当听到当地代表大谈农村粮食收成如何高,农民足食有余时,姚雨平忍不住直言家乡收成不丰、民食困窘的实情,并批评这位代表浮夸虚假,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在当时浮夸成风的社会环境下,姚雨平此举表现出不一般的勇气。

  耿介清廉的姚雨平对周围有困难的人总是慷慨解囊,出手相助。姚雨平的女儿姚碧玉、儿媳陈瑞英回忆,一位梅县籍的父亲的部属叶先生,家境困难。每次回乡,姚雨平跟他见面拉家常,都会尽力解囊相助。一次,叶先生寒冬腊月来姚家,见他穿得单薄,姚雨平竟把自己穿的仅有的一件丝棉袄送给他穿。寒冷的冬天,姚雨平曾多次购买老人烤火取暖的“火窗”送给平远那些家境比较穷苦的人家,自己在家乡却不曾置有田产和房屋。

  晚年,姚雨平笃信社会主义,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这一职位上任职达二十四年,于1974年9月19日在广州病逝,享年九十三岁。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14号

急诊:020-84190722

院办:020-84466730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