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廉说丨陈铭枢 :爱国爱民无私隐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无论如何要撑起来向前拼命,为党国争人格,为民族争生存,成败利钝,生死存亡,在所不计。”这是爱国名将陈铭枢的一句名言。陈铭枢自幼家道中落,备尝艰辛;青年时期投身军队,矢志革命;曾参与“淞沪抗战”,坚持抗日,力倡民主。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陈铭枢的清廉故事。
陈铭枢(1889—1965年),字真如,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
陈铭枢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于广东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母亲在他年幼时早逝,这让他自幼备尝生活的艰辛。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娶妻生子。继母对陈铭枢百般虐待,以致他年幼时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受到责骂与惩罚。幼时的陈铭枢曾患严重眼疾,几近失明,后虽康复,但视力大受影响。陈铭枢虽自幼受尽欺凌,却生性正直善良。在乡里,他常常帮助他人挑水、打柴或者是修理房屋,尊老爱幼、备受好评。12岁那年,在外婆家,他遇上山洪暴发,一个放牛的牧童不幸被山洪冲走,陈铭枢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水中,奋力营救,终于救人成功。自幼缺乏家庭温暖的陈铭枢成年后对父母并没有心怀憎恨,仍然善待家人,尽职尽责。
20世纪初的中国,国事艰难,人心思变。陈铭枢决心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潜心研究军事,精心练兵。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陈铭枢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后因在对吴佩孚战役中作战英勇、战功显赫,所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
陈铭枢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时,前来参军的同村兄弟和乡亲们有十多人。乡亲们都希望能凭着和陈铭枢的老乡关系,在他的部队里谋得一官半职。陈铭枢知道他们的这种意图后,召集乡亲们开会,语重心长地跟他们交心:“诸位,你们来投军革命,扶助敝人,推翻军阀,打倒列强,这大义之举可敬可嘉,我陈某不胜敬佩,表示欢迎。这是诸君的光荣,家乡的光荣,也是本人的荣幸。我坚信在座各位一定会奋发作为,不负众望,决心献身革命,为家乡和亲人争光,为革命争胜利。但是,大家要知道,这里是按军法办事,论功行赏,无功不受禄,不是我委屈大家。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严于克己,为革命立功,决不会亏待有功之人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希望大家各安职守,努力工作。”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时,堂叔陈鸿才在军中当团长,几次要求侄儿让他升职,陈铭枢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堂叔最终离开军队,解甲归田。
1928年,在经历复杂的两广各派军队内战后,桂系终因军事失败而退出广东。1928年,陈铭枢被蒋介石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
上任后不久,陈铭枢发现省政府的工作人员行为懒散,纪律松弛,迟到早退现象突出。据当时在省府任职的秦庆钧回忆,为严明工作纪律,陈主席召集全府职员在礼堂训话,规定上班时间为上午8点到12点,下午1点半到5点半。若有违规,必须到秘书处秘书长室签到,向秘书长说明迟到理由,并以考勤作为年终奖考核标准之一。这一时期,广东赌博成风,机关各部也有不少人沾染。陈铭枢严格规定,禁止机关人员打麻雀牌赌博。这些措施,使广东官员的生活作风有明显改善。1929年11月,广东省举行第一次县长考试,陈铭枢亲自进行面试,从四百多名考生中录取十名。
陈铭枢刚上任时期的广东,经济凋落,人民遭受不少直接损失。陈铭枢派出六队人员,前往兵灾严重的三水、赤白泥、花县等地区调研,希望能统计清楚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与扶持。谁料,由于多年以来不少势力在地方巧取豪夺,勒索民脂民膏。百姓对政府早已心生戒备,以致拒绝配合调查,唯恐又生事端。
当时被派去负责此事的秦庆钧在其回忆录中回忆道:“我带领一队负责调查城北至花县一带。大战之后,地方还未十分安靖。每调查队除职员三人外,并派有保安队二十一人共同前往。当时人民屡受军队骚扰,拉夫掳掠,不一而足。因之,人民避兵尤甚于避贼,故当我队到来,无不走避。至花县境界时,我们欲进入各乡村调查,不料到处皆木闸紧闭。连保长也不肯开闸。他们极端不信任政府会为他们做什么好事。总之,希望政府不要派人前来打扰,倒可以安安静静度日子。村村如是,我们不得其门而入。”
经过一番曲折和努力,调查组终于查清战事造成的损失,共计约31万多元。
官员:百姓疑虑政府是否能真正体恤民间疾苦,认为这调查兵灾损失不过是表面功夫,为政绩而做,而非真心实意要给予补偿。
陈铭枢:我陈铭枢定要恢复政府的声誉!下令,命财政厅拨30万元为赈款,分交各调查队,照所报兵灾数额按实数赔偿百姓。
陈铭枢任职广东省政府主席期间,虽身居要职,却不恋财色,生活十分简朴。儿子陈广生,少年聪慧,活泼伶俐,生活却比较放纵,不能吃苦。为此,陈铭枢常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来教导儿子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他每年都叫家人给他捎去黄榄、黄瓜皮等早餐吃粥的小菜,希望他因此懂得忆苦思甜。
1930年10月10日国庆时,陈铭枢在演说中总结自己在广东省两年的执政,他说:“……溯铭枢就职之始,曾以守法、公开四字,无人无我,无私无隐,与省府委员互相勖勉。两年以来,在民政方面,选人任事,参用考试,绝无以行贿而得官,亦无以权要私情而受职。凡官吏之稍著成绩者,莫不专重其职位,使久于其任,且以收支简缺升繁缺,倘遇违法之污吏,一经查觉,从严撤惩,略无瞻徇。即在财政方面,按月收支公布,未曾新兴一税,且于麦粉、蚕茧、土布等税厘,土台、纸把等台厘,铁路、电灯、旅馆等附加捐款亦已先后减免,比之上年度月收计减20万元。”
1931年,宁粤对立后,陈铭枢离开广东。陈铭枢坚决反对内战,在宁粤间多次调停,没有结果。1932年,日本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陈铭枢积极支持,与李济深、冯玉祥、李宗仁等一致要求积极抗日,反对蒋介石的妥协退让,此为著名的“淞沪抗战”。
在蒋介石推行军事独裁、设法消灭地方军事势力的背景下,陈铭枢与蒋介石矛盾越来越尖锐,终至公开决裂。1933年11月,由李济深、陈铭枢等牵头,联合蒋光鼐、蔡廷锴、李章达等人宣布在福州成立新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由李济深担任主席,陈铭枢任革命政府委员会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新政府宣布脱离国民党,同时废除南京政府年号,定福州为中华共和国首都。此为民国历史上著名的“福建事变”。福建政府遭致南京国民政府的围剿,蒋介石自任“讨逆军”总司令,以重兵进攻福建。1934年1月,福建终因兵力不敌而反蒋失败,陈铭枢败走香港,主要从事抗日民主运动。
1949年9月,陈铭枢响应中共号召,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建言献策。此后,陈铭枢先后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二届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并曾担任过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交通部部长等职。1965年,陈铭枢因心脏病发在北京逝世,时年76岁。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