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洁建设

爱廉说丨李章达:秉公为民风范存

日期:2025-04-23 来源:廉洁广州 阅读量:-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本局长职司公安,责任重要,所以用人行政,均属亲裁。若有人冒认亲友,假托名义,在外招摇撞骗,应即严拿解决,勿稍宽纵。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李章达的一句名言。他秉公为民、勤俭自持、生活俭朴、不奢侈浪费。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李章达的清廉故事。

爱廉说丨李章达:秉公为民风范存

  李章达(1890—1953年),字南溟,广东东莞人。

  李章达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生于广东东莞莞城镇县后坊一个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年幼丧父,后随叔父一起生活。自幼习四书五经,入东莞县城的“子曰馆”读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6岁的李章达进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开始军旅生涯,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就读。武昌起义时,李章达与陈铭枢、蒋光鼐等同学立即行动起来,赶赴武昌,参加起义。随后又先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及北伐战争等。

  1926年4月,李章达奉国民政府之令,出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作为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及国民政府机关所在地,此时的广州,势力庞杂、社会动荡。李章达上任伊始,首先对公安局内的各个部门进行整顿,采取“分课办公”的做法,在职责分明、各尽其职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此外,为将治安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李章达建立巡检制度,增派警力,加强戒备,严于防范。

  防止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插手词讼、以权谋私,是李章达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期间重点注意的一大要务。任职的第二天,他便发出通令:“本局长职司公安,责任重要,所以用人行政,均属亲裁。若有人冒认亲友,假托名义,在外招摇撞骗,应即严拿解决,勿稍宽纵。”规定凡公安局警察审判所办理之司法案件,局中职员“非因要公不得到所闲坐攀谈,或查询案件,或为说项情事”。李章达的妻子尹翠薇后来回忆他们生活中有这样几件事情。一次,有一个同族的兄弟因儿子学成毕业,想请李章达帮忙找工作。

  同族兄弟:如今我儿学成毕业,可否在令兄手下谋一职务呢?

  李章达:我看贤侄确实有些才学,眼下局里也是用人之际,我们也是求贤若渴呀。

  同族兄弟:多谢令兄关照!

  族侄:李伯伯,谢谢您肯帮忙,我爸都跟我说了。这些礼券是侄儿的一点心意,还望笑纳。]

  李章达:你这是什么意思?若是招你进来,看重的是你的才学,而不是我们的亲属关系。你太让我失望了,回去吧,以后不用再来了。

  李章达以这位族侄如此做法品性有问题为由,拒绝给他介绍工作。还有一次,一位公安局的职员送一笔款到李章达家里,说是节余款,按惯例为局长的合法收入。李章达却说,“这些钱我绝对不要,你拿回去归还给公家。”

  民国初年,由于社会混乱,豪强林立,百姓把公安局视为不可得罪的“衙门”,十分敬畏。那时,广州各个戏院为笼络公安局人员,获得公安局保护,每天演出必定预先给公安局赠送一定数目的戏票。有一次,某戏院给市公安局送来戏票,局中职员抽几张票给尹翠薇。她与家人看戏回来,对李章达说了戏院经常赠送戏票的事。李章达一听,满脸不悦,随即下令废止这一惯例。广州的戏院再也不敢给公安局送戏票了。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章达受邀赴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广州市副市长,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在广州市担任副市长期间,李章达居住在光孝路祝寿巷四十四号。据当时在政协工作的罗培元回忆,1952年秋,他和时任广东分局第三书记的陶铸前往拜访。谈完公事后,陶铸环顾四周,觉得李章达的房子过于简陋,提出让他搬到一个条件更好、工作也更方便的房子去住,却遭到李章达的拒绝。他表示,刚刚解放,百废待兴,一切应该从简。李章达还解释他住的房子是祖屋,有纪念先人之意。饶彰风也力劝他搬走,李章达却不为所动。最后,饶彰风派人把房子简单修理后,李章达在老屋住了很长时间。

  儿子李诵仪回忆父亲在广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细节。那时,省政府办公厅经常会给他发一些中山纪念堂大型演出的招待票。由于工作忙碌,李章达经常没时间去看,孩子们便偶尔前往观看。李章达一再叮嘱:“这些票都是前排,应给首长看的,你们去后不要大模大样的去占这些好位置。”因此,孩子们进去后都是在隐蔽处找座位,不敢坐在前面。担任广州市副市长后,省政府给李章达配备一部专用汽车。李章达立马叮嘱家人,汽车是公家办事用的,汽油很贵,家人不许随便使用,还叮嘱司机不准擅自为他家开车。每当省政府行政处问李章达家里缺什么、要什么,李章达总是说不需要。

  生活俭朴、不奢侈浪费是李章达一贯的生活准则。尹翠薇回忆,家里吃的常常是青菜豆腐,李章达尤其喜欢喝豆浆。身上穿的衣服打补丁是很正常的事。

  曾与李章达共事的廖钺回忆他工作中的细节道:“他的责任感很强,对任何一件事情都非常负责,非常慎重。”交代工作,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把事情的原委和过程都说得清清楚楚。对于一些重大事件,李章达格外细致。有一次,处理一个干部,他逐字逐句仔细阅读处理报告,用红笔圈点,最后才慎重地签上他的处理意见。

  晚年,李章达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尽可能出席每一次工作会议。1953年9月,廖钺陪同李章达往北京治病并疗养。住院期间,李章达仍心系政事,牵挂不已。一次,廖钺和他谈到省政协第五次扩大会议补充副主席名单时,他坚持要求廖钺代他向政协全委会反映他的意见。10月,李章达从北京回广州后,病情加重,体力日趋衰弱,以致行动不便。10月27日,省政协开扩大会议召开,因不能出席,李章达给大会写信道:“这次扩大会议的召开,事前曾参与计议,中间因病赴京疗治,筹备事宜,时在惦念。在京一月,健康显有进步,前天才从北京回来,遵照医生嘱咐,仍须静养,因此不能亲身赴会,实感遗憾……”李章达后来还是参加了会议的总结会,并在会上讲话,传达中央关于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及其意义。由于体力过度透支,当天下午,李章达坚持不住,被送进医院。

  1953年12月9日,李章达因患肝癌医治无效而去世,时年63岁。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14号

急诊:020-84190722

院办:020-84466730

服务号

订阅号